技术高超而又功力深厚!
在钟表界,老派的高级制表品牌稳扎稳打,新派的腕表品牌也在不断注入新鲜血液。随着乖张凌厉的怪表时代日渐沉寂,其中有些品牌也已化作烟尘,但有一个桀骜不驯的少年在这个圈子里可谓神话。仅仅用了18年时间,RICHARD MILLE(后面简称RM)在异彩纷呈的现代制表业中奠定了自己的地位,带来了无数惊喜和不知疲倦的创新。那么RM到底为什么这么红?
独特而大胆的新材料
5级钛合金,氧化硅,ALUSIC®, LITAL®, Quartz TPT®, TPT®石英红, Gold Quartz-TPT®, Carbon TPT®, NTPT®(薄层复合技术)碳纤维, 棕色金属陶瓷, ATZ 陶瓷, Titalyt®…… 这个名单还可以继续列下去,越向后越复杂,需要绞尽脑汁想怎么翻译,大学里学的那点材料学知识已经所剩无几。不过这里不是MIT的材料学实验室,而是RM引入现代制表业的材料,每一种都非常年轻,有些比最年轻的表友还要年轻。



RM不仅引入了这些新材料,对新材料的加工也是极为用心的。以微米计算的精确曲面和涂层加工(表壳侧面)技术,还有精密的组件组装技术,比一体成型的表壳防水防尘性能还要更胜一筹。最为夸张的当属RM 032,表壳需要830道工序完成(这些工序都要通过包括防水在内的各种测试的),防水300米,虽然没有防水几千米那么夸张,玩过潜水的朋友们都应该知道,300米已经足够强悍。

另外还有RM 011 红魔这样采用石英TPT®表壳着色完成的作品,因为石英TPT®树脂着色的不稳定性,很容易发生颜色不正或者变成一块纯色(看上去有点傻,好像一块橡皮)的情况,所以RM前前后后实验并测试了几年才最终发展出了紫外线固化技术,让石英TPT®表壳有了红色同时具有类似大马士革钢材的美妙纹理。到RM 27-03 Rafa版石英TPT®表壳则是是西班牙国旗的明黄色。也许未来其他行业运用石英TPT®材料时,RM发展的着色技术会成为不可或缺的技术,收益者将会是整个新材料领域。


超轻超强的机芯设计
实际上超轻的机芯并非技术挑战,19世纪的陀飞轮机芯已经是可圈可点,只要把机件做得尽可能薄,尽可能小,减轻重量自然不在话下。二战后超薄机芯的重量早已令人印象深刻,不过RM志不在此,RM要让时计成为极限运动的标配,与体育运动巨星一起闪耀,因此超轻的时候更要超强。耐得住F1 的风驰电掣,耐得住高尔夫的雷霆一击。凭借令人眼花缭乱的新材料技术,RM已经成功将机芯的重量降到10克以下,RM 027创造的机芯重量记录为3.83克。相信以后制表业掌握高科技新材料的公司也会跟进推出类似作品。不过RM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新材料,而且善于挖掘新的潜质,让其发挥出前人难以想象的超强性能。比如为Rafael Nadal推出的RM 27-01陀飞轮,整个腕表不到20克(按照报价77.7万欧元计算,每克38,850欧元,约合每克30万人民币),而它面对的挑战,是风驰电掣的F1竞速,不逊于地球上任何一种极限运动的极端条件,技术与设计必有过人之处。

RM 027机芯基板和桥板为航空业5级钛合金(90% 钛, 6% 铝 ,4% 钒),硬度极高,热导率为钢的1/7,铝的1/16,加工过程中时刻注意刀具的稳定问题,稍有不慎刀具就会废掉,加工难度非传统材料可以想象。为了应对网球运动的高重力g加速度,机芯采用了钢索悬吊技术。高级制表业10年前有过钢索技术的应用,不过纯粹是出于美感,这次是要提高抗力g,既要有美感,更要技术上靠谱。悬挂后的机芯还要避免在高速震动时产生的共振问题。目前 RM 027最新一代可以达到10000g的强度,感觉可以应对类似炮弹那样的加速度了。另外钛合金基板和桥板为镂空设计,只保留了最基本的理学承重结构,15倍寸镜下倒角打磨一丝不苟,传统工艺一点没有缩水,就像毕加索的素描,基本功极为扎实,让人心生敬畏。

尤为值得一提的是RM的机芯与腕表的型号是一致的,机芯没有另外的编号,这是与其他所有高级制表品牌不一样的地方。这也是经常有表友问,为什么有时候找不到机芯型号的原因。限量多少枚,就制造多少枚机芯,新的型号就新的机芯,绝无通用基础机芯,一招鲜吃遍天的情况。
无出其右的独门技术



突破极限,勇做第一
RM 27-01 Rafael Nadal,目前制表业最轻的作品,相当长的时间内打不破的记录,18.83克的全重让人类提前感受到了未来。2012年RM 050推出,其 9.95克的机芯已经让人备受鼓舞,想不到机芯低于10克已经实现,其成就类似百米短跑跑进10秒。现在机芯已经可以低于4克,而腕表低于20克,RM打破了自己创造的记录,也刷新了人类对于高级制表的认识。

未来20年,甚至50年的制表业会是什么样?无论业界的朋友还是骨灰级表友,都是津津乐道的话题。手机对现代制表业的冲击不亚于当年的石英风暴,不过制表业以更加精湛的技艺(CNC高精度车床完成精度更高的机芯,计算机辅助设计拓展更多功能),还有拥抱挑战的勇气(与IT合作推出智能手表)加以应对,又赢得了不少年轻一代表友的心,目前看危机暂时不那么咄咄逼人,不过要想基业长青,依然需要制表业的精英们以前瞻性目光加以应对。顶级大牌们的策略,要么攻城略地,开土拓疆,要么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,让现有工艺更加闪亮。RM毫无疑问属于前者,新材料,新设计,新技术,新工艺,每一样都极具突破性,甚至敢于尝试新的销售策略,从RM001 到今年的RM52-05,制表业的未来在哪里?RM已经在时间之前给出了答案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