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:杭州蓝血人/知乎
有哪些看似出现得晚,实则早已存在的事物?
答主:生存与尊严(1.1 万+ 赞同)
《步步惊心》故事开始的年代,牛顿已经完成他毕生中所有的科学发现,并被安妮女王封为爵士。
《甄嬛传》故事开始的年代,保险业巨头劳合社成立。同时南海泡沫事件让英国老百姓遭遇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股灾。
《还珠格格 I》故事开始前几年,孟德斯鸠写下了《论法的精神》,提出三权分立思想。《还珠格格 III》故事结束的年代,瓦特改良了蒸汽机。
乾隆晚年,美国独立战争、法国大革命爆发。乾隆自诩「十全老人」的前一年,美国国会通过了旨在保护公民权利的宪法第一修正案。乾隆与华盛顿死于同一年。

答主:杭州蓝血人(3900+ 赞同)
第一条海底电缆建于 1850 年,同年道光皇帝驾崩。
德国成立的前一年,31 岁的美国人洛克菲勒把两座炼油厂和石油输出商行合并,创建了美孚石油公司。
第一次使用到铁路、电报通讯、天气预报、战地医院的现代化战争是爆发于 1853 年的克里米亚战争,同时代的东方,在大清帝国正上演着太平天国战争。
埃及金字塔建造时间比较公认的是大约公元前 2700-2500年,那时候的我们也许只比石器时代好一点吧。
1936 年 3 月,梅兰芳忽然接到卓别林发来的电报,内容为:来华旅游,过沪时极愿一晤。梅兰芳看后十分高兴,收拾好他经常接待来客的「梅华诗屋」,备下香茗美点,迎接这位国际知名的艺术大师。
帝国大厦作为纽约的地标性建筑,曾在 gta 4 和电影《金刚》中出现。但它建于 1931 年,明年就 85 岁了。

答主:盐选科普(100+ 赞同)
糖尿病,作为大家眼里的富贵病,很多人认为它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没有控制饮食才出现的,其实并不是。
在公元前 1500 年的古埃及,就已经出现这种病症,印度人发现得了这种病的人尿液会吸引蚂蚁。可见糖尿病是个很古老的病了。
糖尿病在我国出现的也很早,《黄帝内经》已经把多尿看作是一种疾病。后来大家在描述这种病的时候用的名字是「消渴症」。说明古人已经观察到某些人会极度口渴,喝水很多,上厕所也就多,而且人会极度消瘦。
公元前 230 年,古希腊人为这种病情起了名字,叫「糖尿病」。盖伦时代,得糖尿病的人很少,盖伦只碰上过 2 个案例。大概跟那个时代的饮食习惯有关系,也或许那个时代的人寿命不长,没活到容易出糖尿病的年纪。
对了,糖尿病分为两种,公元 400~500 年,印度医生已经能区别这两种不同的糖尿病了,一种是老头老太太容易得,一种是青少年容易得。
老头老太毕竟是晚年了,起码他们的年轻时代已经平平安安的度过了。年轻的孩子要是得了这种病,基本上活不过半年。花朵还没绽放就已经凋零了,因此显得特别的凄凉。
家长眼睁睁的看着孩子病死,却无能为力。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滋味,恐怕是不好受的。

答主:虫离先生(1000+ 赞同)
果丹皮
果丹皮本来叫「果单皮」或「果锻皮」,意思是用水果「锻造」的皮状食物。明代即见记载,松江人宋诩父子的《宋氏养生部》:
果单,先以漆先平之器,少以蜜润使滑,用桃、李、杏等果甘熟者,蒸柔取绢滤其浆,浇于蜜上,置烈日中,常揺振,晒使匀薄,俟干,揭用。林檎、柰子、楸子等果则生取浆,熬稠浇晒。
原材料是蜂蜜+桃子/李子/杏子/林檎/柰子/楸子,后三者均为中国原产苹果。
清代文献的果丹皮,原料多采苹果,《康熙几暇格物编》:
果单出陕西。查《本草注》云:果单以楸子为之,即刘熙《释名》所谓柰油也。不知楸子所称特黄色一种耳,有红、黑二种,则以哈果为之。哈果出肃州,及宁夏、边外。回子呼为‘哈忒’。今口外亦随处有之,枝干丛生,有柔刺,不甚高大……叶似野葡萄而小,结实攒聚,秋深乃熟,或赤色,或青黑色,故俗亦名红果、黑果。边人云:秋时采取,摘去枝梗,将果下锅,熬出津液,漉去渣滓,炼成薄膏,贮别器内,候少凉,膏欲凝结。略如纸坊抄纸法,以木为匡,抄而成皮,匀薄如油纸,揭起阴干。红果成者,色红,黑果成者,色黑。土人以之饷远,亦名果锻皮,以自熬锻而成也。
至晚在南宋问世,宋末陈元靓《事林广记》记有一种「肉珑松」:
猪羊牛精肉,切如指块,用酒、醋、水、盐、椒、马芹同煮熟,去汁,烂研,焙燥,要如茸丝,不许成屑末。鸡白肉、干虾尤佳。
猪、羊、牛瘦肉切条,用作料煮至烂熟,漉干汤汁,研磨成粗丝状,烘干。成品需呈细丝状,倘若呈粉末状则失败。
清代的肉松开始加糖,做法精良,滋味更鲜,《中馈录》:
以豚肩上肉瘦多肥少者,切成长方块,加好酱油、绍酒,红烧至烂,加白糖收卤。再将肥肉捡去,略加水,再用小火熬至极烂极化,卤汁全收入肉内。用箸搅融成丝,旋搅旋熬,迨收至极干至无卤时,再分成数锅,用文火以锅铲揉炒泥散成丝,焙至干脆,如皮丝烟形式,则得之矣。
《清稗类钞》记此事甚详,那是在光绪初年,太仓有个姓王的富豪,事母至孝。
王母酷嗜肉松,但市面上的肉松品质一般,入不得这位老太太法眼,聘请厨子来做,也总是做不出个像样的味道,老太太成天为了吃不到一口心仪的肉松闹脾气,骂儿子不上心、不孝顺,白瞎了偌大家业,连给为娘买点好肉松都不舍得,王富豪头疼不已。
这天,家里来了一对母女,是来典身为仆,求口饭吃的。母亲姓苏,是个老婆婆,大概年轻时候在大户人家随名师学过焙制肉松,听说了王老爷的烦恼,自告奋勇,愿意一试。
王富豪自是没有不答允的道理,苏婆婆提出要求,说做上乘肉松,需要一整口猪,王富豪也答允了;苏婆婆又提出,艺不外露,我得回家去做,做好了给老爷送过来,王富豪一一应允。
第二天,苏婆婆挎着口篮子,将成品送到王家老太太饭桌上,王老太太一尝,展颜大悦。苏婆婆就此通过考核,留在王家,专事焙制肉松。
王老太太食量再大,也吃不了那许多,于是苏婆婆将剩下的拿到市场售卖,获资颇丰。过了段时间,赎身出了王家,招赘了个货郎的儿子做女婿,一家人搭棚养猪,专做肉松。
是时「肉松苏婆婆」之名已大噪,购者趋之若骛,婆婆继续扩大规模,买地块盖门市,生意越做越大。
外地慕名前来采买者络绎不绝,婆婆又定制了铁皮筒子包装,以便远客采购。还上了酱骨头项目,那是用肉松剩下的猪骨做的。
皮蛋
皮蛋号称「千年蛋」,实际上有没有一千年的历史不好说,五百年肯定是有的。明代戴羲的农书《养余月令》称之「牛皮鸭子」——鸭子即鸭蛋。
明代《宋氏养生部》(成书于 16 世纪初)称之为「混沌子」:
混沌子:取然炭灰一斗、石灰一升,盐水调入锅,烹一沸,俟温,苴于卵上,五七日黄白混为一处。
广东传统点心,《清稗类钞》:
广州有饼,人呼之为老婆饼。盖昔有一人,好食此饼,至倾其家,后复鬻其妻购饼以食之也。以梁广济饼店所售者为尤佳。
说的是「老婆饼」原本另有其名,有个吃货吃这玩意儿吃得不能自拔,为了买饼吃,连家产都变卖了,后来家底吃光,而馋瘾难解,干脆把老婆也卖了。
卖老婆买饼事件,一时登上热搜,沸沸扬扬,于是当时的吃瓜群众创造了一个梗,就叫「老婆饼」,至于老婆饼的本名,则渐渐被世人淡忘。当然这种故事传说味道较浓,未必属实。
初五迎财神,刘妈妈祝大家只「發」不「南」~


